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第三場 (三)發心受戒之重要

仁敬法師 講經 :《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三場 【第3 - 9願】
全文視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HsVVGka3w
 
()發心受戒之重要

很多同修特別是我們學會的同修,我發現很多老同修,竟然連三歸都沒有,不要說五戒。這一趟巡迴講演一個多月,確實有這種發現,那可能是有些同修,對這個戒律有一點誤會,老和尚沒有特別強調,那其實是我們不夠細心。老和尚曾經講過,似乎不是很積極的勸人求受五戒,萬一求受以後持得不好,破戒! 那更麻煩,有同修這麼樣來跟我提問過,我說你是誤解了,這個話的意思,其實老和尚常常講話會有很深的含義在裡面,並不是勸你不要受戒,怎麼可能呢!


其實真正是希望你受了戒以後,要好好的受持,所以我們一定要很細心的去體會,老和尚說法的含義,因為有一些同修就誤解,所以才會導致這種狀況,事實上老和尚也常講五戒是做人的基本,即使你不求受這個五戒,你犯了有沒有過失? 有。你殺生,殺了人要不要坐牢? 要啊! 世間的法律。

那我們就佛法來講,講的更細,你殺了眾生有沒有因果?有。這跟你受戒沒受戒,不是說你沒有受戒就沒有因果,對不對? 那你說好,那我怕受了戒做不到,反正是一定做不到,那又多一條破戒,那怎麼辦? 不用擔心!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持得圓滿,包括我們出了家,受戒,348條戒怎麼去持? 我們女眾! 五戒才五條,我們348條,你也不可能出了家馬上每一條都做到圓滿,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是我們都不要受戒了? 因為怕破戒。所以這個戒律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受戒對我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用怕破戒,可以懺悔,真正戒律可以持得圓滿只有一個人,你們知道是誰?不是老和尚,是佛。老和尚現在還示現人的樣子,總是要偶爾有一點缺陷美,他跟我們比較接近一點,太完美了,那不像人。不過當然我們眼中是看不到師長的缺點。如果我們這樣講那也太狂妄了,這不行。這我們在戒律上也是有過失的,只有佛才是真正的圓滿。

所以你從這個道理去體會,你就知道破了戒不怕,更知道我們最終主要,要去注意的是什麼?我們如果發心受戒,光是這個發心就代表我們想要精進,想要真正修行,實修! 你有這份心,然後你去求受戒, 就自然會感得護戒神,五戒就有五個護戒神,那麼有了護戒神,那當然;那你就不一樣,你持戒就更容易順利,更容易圓滿,而且等於是有護法神在身邊,我們出入是不是感覺比較心安一點,受了戒有戒體就是不一樣,你就覺得自己不是普通人,身邊都有善友有護法神,感覺上很安穩。

而且這裡求受戒之後,因為內心產生了正氣,你發了心學戒你就產生正氣,一股力量就產生,你整個人走路都是抬頭挺胸的,不一樣了。那持不好的時候沒有關係, 立刻懺悔, 就是因為持不好, 所以能夠讓我們生起懺悔心,這個心也反而是一種修道的增上緣。人如果太傲慢不懂得懺悔,那也是很麻煩,求受戒,去學當中、去實踐當中,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那這個正好是幫助我們謙卑,幫助我們更積極的改過向善的動力。你不去求受,沒有看到自己的過失,難道就沒有過失嗎?有。 那更慘是你沒看到,那沒看到當然也不會懺悔, 所以五戒是最 基本的。

還好這一次我們麻哈拉里的同修也是非常有善根,還有其它幾個學會同修,也都發心三皈五戒,而且這一次我回來還有同修跟我講;上次求受戒之後到現在一個月了,他們真的是內心感到非常的安穩,感到非常的法喜,一點都沒有受戒之後的一種困擾,這完全是一種自己的錯誤的見解,障礙自己,也不要把責任推到老和尚那邊去,老和尚不可能不鼓勵人家持戒受戒的。他是擔心你有些人,萬一說以為非持戒非受戒才能入佛門,或者是說等等的一些顧慮,所以他才不願意要求你們這麼嚴格。你要把他內在的這個含義聽清楚,所以這個三十二相當中,要感得廣長舌相,首先我們從五戒,就要開始修這個因,當然了,我們一往生了,這些通通具足了,可是, 我們現前如果也可以開始修這個因,那我們當下就可以感得果報,我們不是說要求往生,生活當中就什麼都不去注意不去提升,這樣的話跟這個法門也不相應的。

弟子承喜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