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第三場 (一)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四之一 ~ 四)

仁敬法師 講經 :《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三場 【第3 - 9願】
全文視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HsVVGka3w

()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四之一)

尊敬的諸位會長慈悲,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尊敬的籌辦人居士
大家晚上好! 阿彌陀佛~~

昨天曾經和同修提到我們求法的恭敬心,要從哪裡落實? 那麼今天很多同修, 很有善根聽到我們稍稍一提醒,今天馬上大家都能夠準時入座,不過看一看還是女眾比較有善根福德。但是我相信男眾通常是比較忙碌,他們之所以沒有辦法盡量的準時入場,那肯定是特別還要在百忙之中抽空過來,這個也非常的難得。

那麼昨天我們從《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當中第一願: 『國無惡道願』 以及第二願: 『不墮惡趣願』。從這兩願的所隱藏的深義當中,我們很多善根深厚的同修,已經都能夠體會到,阿彌陀佛對我們這種超勝諸佛的大悲心。同時也更明白了, 阿彌陀佛與我們之間那份特別深厚的緣份。最重要的是我們比以往更能夠精確的掌握到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方法。也就是要從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行,這方面我們要用心的去體會,才能直接與阿彌陀佛心心相印。

如果能夠從心上真誠的去體會,那麼我們將來往生的品位,肯定是在上品,一往生之後必定立刻花開見佛,直入報土。這跟我們過去所理解的,只要我們能夠下輩往生就阿彌陀佛了。縱然往生之後也頂多能夠生到凡聖同居土。這個是截然不同的果報,所以我們這一次的講座,要帶給各位的是最圓滿的果報,最殊勝的果報,同時也是希望同修在現前就能夠得到安心、得到這個法門的圓滿! 而不是要天天提心吊膽,要等到臨命終的時候才有把握能夠往生,這個目標我們人人都可望達到。

()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四之二)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學習是第四十八願當中第三願: 『身悉金色願』 第四願: 『三十二相願』。以及第五願: 『身無差別願』,這三願當中,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的去體會, 阿彌陀佛祂超勝諸佛的大慈心。

我們通常常常聽到讚嘆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昨天我們學習的是, 從阿彌陀佛的大悲心去體會! 那麼這個部份呢, 我們學習以後感覺可能會輕鬆一點。但是總是要先消消業障,先體會阿彌陀佛的悲心,讓我們生起一種懺悔慚愧之心,才會懂得真正用一點心, 來學習這個法門。

那麼接下來今天要學習的這幾願,是阿彌陀佛為了幫助我們斷煩惱,為了滿足我們種種的需求所發的願,一般來講我們大致上都能夠理解;我們佛法的修學無非就是要幫助我們破除我法二執,那麼眾生最重的我執就是在於外貌,對這個我、我這個人、我這個身相,這是非常的執著! 可以說大部份的煩惱都是從這個我執所引發的! 所以阿彌陀佛非常的有智慧,先發這三願,先幫我們斷除最重的煩惱,最粗的煩惱,那麼接下來我們要修行,就能夠順利的多了。

我們先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 十方世界所有眾生, 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經文裡面就有三願:『身悉金色,三十二相以及身無差別』 這個「身悉金色願」,這一願是代表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解》裡面,他有引善導大師的解釋說: 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是故現黃金色。」所以這一願的表法,實際上是表常住不變,我們不要以為我們一往生,全部都是金色的,有的人不喜歡金色的,有的人喜歡白色的、有的人喜歡粉紅色的,個個的喜好不同,所以我們學習經文要了解它真正內在的含義。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 (四之三)

另外有兩願,『三十二相』就是代表圓滿相,以及這個『身無差別』就是平等相,如果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個個都獲得了平等,而且圓滿的相,那如果這個相不能夠永遠保持,就像我們現在有生老病死,那麼這些願發了也等於是白發,所以這三願也是缺一不可。那為什麼說這個外相是我們最重的煩惱呢!我們從女眾來講起好了,女眾這一方面的毛病特別重。從十三四歲開始就開始喜歡照鏡子,整天就看有沒有長青春痘,然後身材有沒有變美,開始要變大人了嘛!然後漸漸的到了十七八歲,開始買化妝品,一直到妳從十幾歲開始,為了這個外貌不曉得花了多少錢,花了多少精神,那萬一長得比別人醜一點那更慘了。從小就有自卑感,所以那個性格也就會怪怪的,跟人家不合群。那這個又是內在的煩惱了,那如果長得比較美一點的貢高我慢,一看就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那這樣肯定人際關係也不好,所以從外貌上就真的是會衍生很多的問題。

乃至於男眾也是一樣,男眾其實不只女眾,男眾也有外貌的問題,如果長相差別很多應該也會心理上會受影響,要不然的話現在男士的那種美容院也很多,生意也挺好的。為什麼要去在乎要去保養那肯定呢也是心裡面也會很在意這些,但是更在意的是差別相,這個身無差別,它其實涵蓋的意思很廣,不只是我們身相包括我們的權力、地位,還有貧富等等的差別...這個衍生的問題就更大了。小到呢特別是男眾在做事業,競爭各方面水火不容大到整個國家引起戰爭,世界動亂,這個都是因為種種的差別而來的。所以確實阿彌陀佛非常的有智慧,馬上就先想到要幫我們斷除這些煩惱,因為祂希望我們一往生就能夠成佛,所以先發這三願,幫我們斷除這些最重的煩惱。

()  體會阿彌陀佛的大悲心(四之四)

那像這些煩惱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想要斷除有沒有辦法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真的是苦口婆心這個怎麼講從各宗各派的角度來勸勉但是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眼前的這個世界種種的不平、動亂有沒有減輕沒有。這個很明顯的我們就知道用勸導的方式對我們這個剛強難化的眾生真的是沒有用。但是不是法的問題法本身沒有錯是我們做不到。我們聽了有些善根深厚的人也願意接受也努力去實踐但是做不到那做不到怎麼辦十方諸佛只有阿彌陀佛.....有辦法什麼辦法呢祂乾脆不要勸了直接滿足我們的要求這個是太妙了讓我們不用修煩惱自然就斷了。

所以說是大慈心從這裡可以看得出阿彌陀佛的心。就很像一個母親這個小孩子怎麼教怎麼勸就是不聽那不聽怎麼辦好啦那我替你做好了家裡弄得亂七八糟也不整理好啦我替你整理,在外面闖了一大堆禍,習氣毛病很重沒辦法我來替你收爛攤子好了。母親是不是這樣那阿彌陀佛實在講,因為祂也已經是看破了我們這些罪苦眾生確實是沒有辦法做到所以乾脆就想出了這個安樂法門。我們淨土法門就是安樂法門讓我們也不用修了不必勉強修得苦哈哈的乾脆就想一些善巧的方法。

這個方法很有效非常的有效因為當我們一往生之後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獲得圓滿的三十二相這個三十二相也是表法一切的莊嚴已經到最頂上了而且人人平等那種差別的差別相所產生的種種煩惱也沒有了。不但沒有而且這些種種的莊嚴還永遠不變你看這三願配得天衣無縫那既然每一個人都得到這方面的滿足我們凡夫眾生的習氣什麼都要最好什麼都要最圓滿的什麼都要比高比低的跟人家這個... 總是要爭第一在各個方面不管是外貌、權力地位這個習氣太重了。想要斷真的不容易所以阿彌陀佛乾脆滿足我們既然得到滿足那就沒有問題了。就連生煩惱的緣都沒有了所以真的是很適合我們修學除了阿彌陀佛所開設的法門真的可以幫我們斷煩惱成佛道其他十方諸佛所教的法怎麼樣苦口婆心也是沒有用的對我們來講。所以這個法門真的是針對我們特別契合我們所開設的特別法門。

弟子承喜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