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第七場(五)萬缘放下才能往生

仁敬法師講經《 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七場 【第28-34願】
(五)萬缘放下才能往生

像那些老菩薩,差不多560歲以上的,如果有福報,本身有福報,不用為了生活。而煩惱的人呢,最好是能夠把萬緣放下。雖然我們現在有把握往生了,全部倚靠阿彌陀佛,不用煩惱。問題是,我們可以做個好的範本,影響別人呀!所以我們要認真念佛,認真念佛,到時候看是要站著往生,還是坐著往生,隨便你挑呀!最重要的是身體沒有病苦,輕輕鬆鬆地走不是很好嗎?也很好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死的時候比活著時還好看,氣色更好。要走也要走的好看一點,對吧!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多念佛,年紀大的人最好是整天都念。

在大陸四川省有一對夫妻就是這樣,我現在舉這個例子讓大家來學習,年紀大的人不要操心子孫,所有的事情要放下,子孫有他們自己的命運,這都是註定好的,不要操煩。你如果好好念佛,走得好看一點,反而能有功德庇蔭他們,這樣才是真的幫到他們。這對夫妻已經退休了,退休後兩人每天都念佛,念佛拜佛早晚都打坐,很用功。兩人在一起也不聊天,真的是同參道友,不會說過去怎樣怎樣,哪個人如何如何,沒有那些是非,真的是同參道友,頂多交流一下念佛的心情,這樣不是很好?

有一天這位老太太在打坐,她跟她先生說,她說她昨晚在打坐的時候,在念佛,打坐念佛,有看到阿彌陀佛。所以只要整天打坐念佛,很容易有感應。她說她看到阿彌陀佛全身金光閃閃,阿彌陀佛很歡喜很客氣地問她:妳現在想來極樂世界嗎?這樣問她。她說她猶豫了一下,她猶豫了,不是,她說:好呀,我當然要去呀!每天念佛就是想要去呀!阿彌陀佛說:這樣呀!那我現在帶妳去,好嗎?結果她猶豫了一下,這是我們的習氣,現在要注意聽這一段,說不定我們會跟她一樣喔!她猶豫了一下,她心裡還在想,還沒說出口,她說:但是我小女兒還沒嫁。我們平常作事情都會有打算,都有計畫嘛!她哪會算到阿彌陀佛突然現前,對吧?所以這是她的直覺,我們要注意這個地方,佛真正現前的時候,你會有什麼反應?結果她只是心裡這麼想,阿彌陀佛就知道了,她沒說出來,還在猶豫的時候才幾秒鐘,阿彌陀佛就對她笑一下就消失了,走掉了。

我前不久在馬六甲彌陀淨宗學會,我去看會長的太太,她也跟我說, 她聽說一個會長的媽媽也是這樣。她就是念佛,平常都在念佛。臨終時,阿彌陀佛真的就來了。她有跟蓮友說,阿彌陀佛來了56個鐘頭,在旁邊等她,等了56個鐘頭,她還不願坐上蓮花喔!為什麼呢?因為她在等,好像是孫子吧,從國外回來。只是因為一念的掛礙,就等了好幾個鐘頭,等到後來阿彌陀佛走了。

為什麼?為什麼一個是幾秒鐘就走了,而那位會長的母親是幾個鐘頭才走?因為在要走的時候,她心裡還是想去,只是為了要等著見最後一面。老人家好執著,你們以後千萬不要這樣,見不見有什麼差別?為什麼一定要見最後一面,妳才甘願走?讓阿彌陀佛等半天,對不對?實在讓我們看了很捨不得,阿彌陀佛是很忙的,妳還讓祂等那麼久,結果56個小時就走了,因為她等到最後時,生起煩惱心。一念,只是一念,生起一個念頭,想說不要去了,我一定要見到他,沒見到不甘願,沒見到孫子不甘願,只是那一個念頭不想去,阿彌陀佛就馬上消失了。就這樣,不會勉強。

所以我們的心念,我都會勸同修,要每天發願,我們的願生的心最重要,能決定我們能不能往生,老和尚也常常說,蕅益大師說的話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我們能不能往生,在於我們有沒有這個信願;那麼品位高下,在於我們念佛的功夫。他說:什麼是念佛的功夫?不是,他說品位高下,在於功夫的深淺。他說:什麼是深?就是你放得下,愈放得下,看破這個塵世,愈放得下表示功夫愈深。不是念佛的功夫深喔!不要聽錯了。如果你比較放不下,有掛礙,到處有掛礙,這樣就是功夫較淺,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願生的心很重要,只是一念,改天再去好了,還是說不要去了,只有一念而已,阿彌陀佛就不見了。你看,我舉2個例子,這都是事實喔!就知道我們不能有一個念頭,還猶豫一下,這樣表示我們的願生的心,本來就不夠堅定,不是真的。本來就是說要又不要這樣,從來沒有那種我一定要去,死也要去,不去不行,這樣的話,就不會退了。要有這種,這才是真的要去。




弟子承素恭敬節錄(仁敬法師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