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第八場(七) 落實依教奉行是提升修道的助緣

仁敬法師講經 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八場【第35-48願】
全文視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qWW6UZJGso


(七) 落實依教奉行是提升修道的助緣

不是說看到幾句就講幾句不是這樣子,從頭到尾整個法脈思想要搞懂,但是我不能把這套全部照講,照講你們也很好睡啊,可能五分鐘就睡著了啊!而且也不用學的那麼多啊,那麼辛苦幹嘛? 你們只要聽話,我們替你們學,學了以後,我們自己充滿信心,敢跟你保證,然後用簡單幾句話講出來,你只要照做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啊,對不對?

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也沒有叫我們每一部經都學啊,是不是?針對我們的這個能力,我們的根性,我們選擇一個法來修就可以了嘛,那個藥材再多再珍貴,你全部一吃下去,你看會不會怎樣?會死人哪。藥吃太多也會死人啊,會吃出問題啊,所以法也不能貪,剛剛好就好,那特別我們這個法門,因為不是靠我們自己的智慧,不是靠我們自己的定力,完完全全是靠佛力。

所以一定要聽話! 這個是我們再三強調,甚麼叫聽話?你真的要去做啊!不是聽一聽,啊,點頭,哇法師你講得很好耶,好殊勝喔!然後聽得很開心,回去就過幾天就忘了,那這樣有沒有老實啊? 沒有,你完全得不到利益,只是開心了那幾天而已嘛。那跟去看一場電影,也沒有多大的差別啊!真正的老實要聽話,你越聽話,你得到的利益越大。

甚麼叫越聽話?就是你的作息,你的轉變要很大,本來一天到晚喜歡出去外面逛、買東西、大吃大喝現在呢?真正發心之後,所有的這些外緣全部都斷掉,說斷就斷,這才是修行人啊!不要去看電影,不要去買衣服了,你衣服怎麼穿,一件我們都穿十幾年啊,補了又補啊,很有成就感耶!很涼快,補到已經很薄了,薄到一定要穿兩件,不然就不好意思,一定要穿兩件才肯出門,可是很涼快啊!很有成就感。你不用一直買,你買回來,你也不可能常常穿,又整理半天多辛苦。生活上,然後飲食越簡單越好。一定要從這裡下手,一天三餐,甚至有的人四餐五餐啊,太恐怖了! 活著只是為了要吃東西嗎?又不是豬,豬就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就吃,然後就肥肥的就等人家宰,就這麼過了一生。

所以我們要從生活上的作息開始改變,一天兩餐夠了啦!真的夠了,營養都夠了啊!很恐怖嗎?不難的,你如果下午因為我自己有經驗,我們從沙彌尼開始,就必須要過午不食,那因為以前我們學講經的時候,我是壓力很大的,到現在每天講課之前,每天都要備課,我都是很緊張的,講錯一句話不行哪。所以上臺一定是求佛力加持,我們自己沒有能力的,所以在學講經之前,我的腸胃已經不好,已經有胃潰瘍,因為輪到我講那一天,複講那一天,我最高記錄一天拉七次, 拉肚子拉到腸胃炎,最高記錄。然後慢慢一次一次的習講,我看拉肚子的次數越來越少,表示我越來越不緊張了,你看長期這樣下來,真的胃腸就搞壞了。

那麼後來出家之後要持午(過午不食)戒啊,一定要持啊,那結果呢!本來胃腸不好的人,胃潰瘍的人,大家知道不能空腹,一空腹的話,胃酸就過多,馬上就痛,然後有時候因為我們是小眾嘛, 小眾就是沙彌尼, 輩份比較低,像我們在大嶼山那個叢林裡面,是每個人都是過午不食的,他們是長年的過午不食。但是有時候中午,剩下一點剩菜怎麼辦?又不能丟掉,我們就要發心吃。

你看好幾天都沒吃,突然有一天晚上又叫你吃一點,然後,隔天呢 ?又沒吃,就這樣反反覆覆的,那個胃潰瘍就很嚴重,常常發作。所以後來, 我就用一個方式調整,就是下午如果有一點點餓的感覺,趕快吃一點,如果胃腸比較差,你可以吃那個蘇打餅乾, 蘇打餅乾它是鹼性的,可以中和胃酸,可以預防你胃酸過多,等下那個胃壁又不舒服,或是喝一點麥片,下午的時候三、四點, 四、五點,你只要這樣子吃一點點,保證你整個晚上都可以很順利的熬過去。

其實也不要講熬,我們根本就不會想要吃。如果真的餓,你覺得有一點點飢餓的感覺,你就喝水,多喝一點,一次喝三百CC,或是五百CC 喝下去,保證你覺得很飽。而且順便清腸胃,你這樣試試看,你會覺得時間多了很多,好用功,而且你腸胃如果比較沒甚麼東西啊,你會覺得很輕安,你的心情會特別好。可以先這樣子調整,下午可以先吃一點,因為你現在吃習慣,從中午十二點,一直到晚上睡覺前都沒吃,可能你也會受不了啊!兩三天就陣亡了,所以可以慢慢調,沒關係!

你會感覺到,真的,你會自己很開心的,時間多出來,然後又省一點錢。少吃一餐就省一點錢,惜福嘛!最重要是你的心情會更好,你看我們吃完, 吃太飽是不是想睡覺,昏沉,昏沉是愚癡,是業障的現前的一種狀態。照理講昏沉的人心情是不好的,精神很好了時候不想睡覺,你是不是心情也會隨著很好,這是一定的。所以可以從這個方面來調整,大家可以先試試看,這個叫真正的老實聽話,這個是你修道的助緣啊!你這些條件先調整好,保證你念佛越念越歡喜,然後一聽經,好像很容易聽懂,很容易有感覺。
(
待續)


弟子承悔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