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 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
第七場 【第28-34願】
(十三)善學之人法必入心
我們再看一段經文,第三十八頁第五行:『我作佛時 生我國者 善根無量 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 成就一切智慧 獲得無邊辯才 善談諸法秘要 說經行道 語如鐘聲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好,先看到這一段。這一段有三願「那羅延身」;「光明慧辯」;「善談法要」。我們只要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那羅延身就是金剛不壞身,這個身是不生不滅的,不會壞掉的。而且每個人身上都有光明,跟阿彌陀佛一樣。然後呢,有智慧、有辯才、善談法要,一往生我們每個人口才都很好,講經說法都沒問題。這個說經就是言教,行道就是身教,自己要做一個榜樣。
我們老和尚一生講經,近代來講,沒有人比他更專業,天天講經不間斷,而且他講的經非常的高妙、廣博,從粗淺的到華嚴境界,通通講。所以我自己親近他這麼久,從初學就跟隨他,我就感覺到他本身的行持,他這個行道身教,就像是普賢菩薩一樣,從他度眾生的數量看。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他看作是阿彌陀佛,很多同修把老和尚當阿彌陀佛。
但是從他的行持上面來看,真的很像普賢菩薩,這是我的感覺,因為他的心量很大,他的願力很大,普賢菩薩就代表大行大願,他一生度眾生那麼多人。而且呢,他呢,他本身喔,你看普賢跟大勢至不一樣喔!大勢至菩薩祂們都是等覺菩薩,可是大勢至菩薩所示現的是從初發心到成佛就是一句佛號,專修,表一門深入。可是老和尚不是,老和尚是專修淨土法門,專弘淨土法門。可是,他所表現出,他講,你知道他什麼經都講,對不對?最後導歸極樂,像不像普賢菩薩?像,華嚴會上是什麼法都通通包羅萬象,什麼法都有。
老和尚講的經也是這樣,什麼經都講,可是他最後完完全全都是導歸淨土,也是專修淨土,但是呈現出來的型態,比較高妙、廣博。你就知道,老和尚的境界也不是我們能夠完全體會的,所以我們聽老和尚講經要會聽,要會善學。他呢,講經無數啊,什麼經,各宗各派的經都講。他如果依天台祖師的註解講,他就依天台的這個角度來講解;如果依華嚴祖師的註解講,他就依華嚴的解釋;如果依善導大師的註解講,老和尚也講過觀經四帖疏,那他就會依善導大師的觀念觀點來講,大家要會看。
所以老和尚本身是無我的,他沒有自己的意思,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老和尚常常講。所以他依什麼註解就依什麼講法,我們不要聽到
後來我就發現,原來他是依註解,祖師怎麼講他怎麼講,是無我。如果你只有聽這部經,沒有聽另外一部經,那你就聽死啦!老和尚是那樣講的,你這樣講,跟老和尚講的不一樣,那就是你經聽的太少了,不能夠體會老和尚度化眾生,契理契機,觀察時節因緣的這種特色。而且老和尚講的很廣博,你自己要會去掌握重點,不要隨便抓一句就說,老和尚是這個意思。你這麼厲害呀!老和尚的意思只有他自己知道,誰敢說老和尚的意思你知道,這樣你也太自以為是啦!你的境界要跟老和尚一樣,或是超過他,你才有資格說老和尚是什麼意思,對不對?我們誰有資格?
我們只能說,老和尚在某個時候,比如我現在就講,他在淨土大經解2010年7月28號,那一片光碟第13分的部分,他就有講到一段,我們可以這樣引述,他什麼時候講什麼,這個可以,這樣很客觀,你不能說老和尚就是這個意思,像他在這個時候他講說,覆講,我們在講經弘法的時候,可以依義亦依語。
就像我們初學的時候,老和尚要求我們,前五年要依四冊講記的範圍,覆講無量壽經,這個五年也是概述啊!老和尚也是因材施教的。那麼這初學覆講有一定的範圍,不可以超出這個範圍。
弟子承素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