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 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
第六場 【第22-27願】
(九)十八願、十九願、二十一願是為契三種善根福德因缘不同的眾生
好,那我們今天要繼續學習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後面的願文。上一次我們在威德酒店,已經學習到前面的二十一願。從二十一願的內容當中,已經有很多同修,對於這一生當中往生成佛,已經生起了絕對的信心。那麼同時對我們平常在稱念這句名號,也已經能夠生起更親切的感應,更歡喜來稱念。所以我們只要,接下來我們只要繼續保持對這句佛號的信心,進而不斷的提升,透過相關經典的學習,還有我們自己不斷的,一向專稱這句名號,我們這信心,是當下就不退,而且會念念增長,這個我也可以做見證。
我自己在三年前,我真正生起信心之後,確實到現在沒有退,而且天天增長,可以說是天天增長。因為我天天不離經教,天天不離念佛啊!只要有行有實踐,就會有感應,有加持,真的是天天增長。那這個信心生起當下不退,這個也有經文作證,還有祖師的一個解釋。這個不是靠我們自己去想像:嗯,我相信我不會退。不是我們自己想的,這個是祖師跟我們講。那確實我們聽了以後,我們自己也真正感覺到不退。那麼接下來呢,我們要繼續學習的這些願文,可以幫助我們這個信心不斷的提升。
那前面二十一願當中,最重要的談到如何生起往生的信心,以及掌握這個信願行,掌握往生正因的這個修法。他主要的願文,是在第十八願、第十九願和二十一願。這三個部份呢,是針對三種不同根性的眾生,所以才會有這三種不同的修法,不同的往生的標準。每個人善根、福德、因緣,深淺不同嘛!
善根越深厚的,依十八願,當下百分之百靠佛力,能夠真信切願,之後只要一向專念這句名號,這個相信的當下,相應這第十八願。這第十八願也是古德公認,四十八願當中,最核心的一願,真正是純正的淨土的修法。如果我們真正能夠相應這第十八願的往生的修法,甚麼叫相應——就是我看了,我相信。相信甚麼,相信原來我們要往生,真的那麼簡單耶!就是靠佛力啊!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這個信,你真正能夠信到心裡面去,然後你真的願意發願,因為你覺得這個世間,一點都不值得留戀。你那個真願發生、發起,信願具足之後,你當下可以說往生已經決定了,而且不會再退,就這麼簡單。而你這個信願真正生起的人,之後的日子你是天天越來越喜歡念佛,自自然然的。這個念佛不是必要的條件喔!不是說,喔,你一定要念多少佛號,要練多少功夫。不是,你自自然然會歡喜念。為甚麼會歡喜念?因為你當下往生已經決定了,所以你感恩,你很滿足,心很安穩,你自自然然就會想要念佛號。天天過的像就在極樂世界的生活一樣:心情,好像在極樂世界;身形,也跟佛菩薩越來越像;世間的雜事,自自然然就會一直想要放下。會有這樣的轉變。
那有的人呢,他根性就這個善根福德因緣啊,就沒有那麼深厚,沒有那麼殊勝,他可能就相應第十九願。認為百分之百靠佛力好像不太保險,還是再加一點自己的力量,所以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依這個願來修也可以,比較難。那但是難,總比你不修好吧!因為如果你不相信十八願,然後你就不修這個法門了,那很可惜。所以,阿彌陀佛慈悲啊!不捨任何一個眾生,又有十九願的標準,你要自力迴向也可以,要這樣子修迴向也可以,這就自他二力。那這個內容呢,差別在哪裡?我們前幾願都講過了,也有光碟流通,同修可以自己去看。
那二十一願呢?就是又是另外一種根機更差,悔過得生願,實在是已經造了五逆十惡,罪業深重,這一類的眾生。那就依照這一願,阿彌陀佛為他所發的。
那麼學習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有三種不同的修法標準,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所發的願。
弟子承素恭敬節錄(仁敬法師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