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第二場 (三) 聽經聞法要具備恭敬心

仁敬法師講經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二場  1 2願】
 () 聽經聞法要具備恭敬心

那麼這個規矩很多, 要從哪裡做起? 我就舉我們現在的例子, 這個也是我這一個多月以來, 到過我們這個馬來西亞好幾個淨宗學會, 普遍看到的一個現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南洋的氣候太好了, 養成我們這種很悠閒的很慵懶的這種生活習性。我發現每次要講經之前, 其實同修確實都是很認真在聽講, 很歡喜學法。可是總是有一個現象就是姍姍來遲! 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我們有時候八點鐘開講, 陸陸續續全部坐定了, 可能要到八點半, 還好沒有結束之前趕來回向的。 反正也是捧場,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其實這個恭敬心, 或許是我們忽略,但是確實沒有做到。除非說我們真的很忙碌趕不及, 那個絕對情有可原, 你這麼忙碌又願意發心特地趕來學習, 那這個精神, 還特別值得讚嘆!

可是如果不是, 我們這樣很悠閒的, 好像要去看電影一樣慢慢散步, 這一種心情來聽法, 其實跟我們接收法益能夠跟法相應的那種心情的那種節奏是不相等的。五分鐘十分鐘, 譬如說我們七點半開講,最好是七點二十分。聽法最好是事先提早個或者是最慢二十五分鐘就坐定, 先培養情緒, 先做好要讓這個法入心的這種狀態, 那就是靜坐念佛, 默念佛號。

過去祖師大德就連講經說法, 或者是世尊祂在講經的時候通常開講之前也要先入定。 那因為我們現在講, 因為我們入不了定, 所以乾脆這一套就省了。但是它的精神是怎麼樣? 一定要在定當中, 不管是講的人或者是聽的人, 都要先讓心住在一種很安定的狀態。這個時候講的人容易有悟處, 靈感。 本來這個沒有想到要講的內容, 突然之間湧現出來, 聽的人也特別容易開悟。如果你事先有做好這個前行的準備工作, 把你的這個聽法的心態, 身心整個安住下來; 那這樣呢, 你在得到這個法益方面, 肯定不一樣。 那這個其實不難做, 是我們平常忽略掉沒有注意, 那通常學會, 好像也沒有特別的要求。

我只有注意到有一個地方, 有一個學會, 它在那個公告欄上面有特別寫: 八點開始講座, 那麼四十五分鐘之前請入席! 因為一方面, 先讓自己先心靜下來; 一方面, 我們在前面開經偈頂禮, 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在場了, 對不對? 這禮佛嘛! 佛法僧我們都要恭敬! 前面佛也不管祂了, 直接進來聽法? 然後親近這個僧寶? 好像有一點缺憾不圓滿! 對不對?

而且, 「佛」我們更是要最恭敬的才對,  雖然說我們坐在位置上, 也不方便禮拜, 可是我們的內心, 也要生起恭敬禮拜, 然後透過這個開經偈唱誦的, 整個這個過程, 這種莊嚴的氣氛, 讓我們對法能夠生起一種恭敬心! 打內心打自內心生起一種恭敬心! 那個時候的加持力很大, 不一樣! 不信你再試試看, 你回想一下, 你不要再做錯誤的示範。 提早來, 然後好好的把心靜下來包括整個前面的這個開經偈的部份, 你都用心去體會真的是不一樣。

這個開經偈是我們唐朝武則天, 這個一代女皇, 她本身佛學素養是很高的, 這首偈是她寫的 : 百千萬劫難遭遇! 既然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她有發這種心可是, 慢慢來慢慢走, 你前面有時候都沒聽到, 那就不像是願解如來真實義。 等一下搞不好聽錯了, 前面的沒聽到, 後面就依文解義, 那不是很慘? 所以這是一個恭敬, 我們要顯現在我們的行為上面, 那這樣不是很圓滿嗎? 有頭有尾不是很吉祥的事情嗎?



弟子承慈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