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第一場 (六) 五百禪宗弟子捨禪歸淨

仁敬法師講經《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一場 談學佛因緣與出家心路歷程

() 五百禪宗弟子捨禪歸淨 
過去有一位菩薩僧團的負責人, 一位居士大德, 在台灣他現在已經往生了。 他帶領了一個菩薩僧團, 參禪的, 在國際上也享有地位, 在台灣的佛教界也受到相當的注目, 跟隨他的一些學禪的弟子, 也都相當優秀, 而且非常忠心耿耿的, 很敬愛他這位老師。他在往生之前, 竟然開始慢慢的引導他的學生修學淨土。然後往生之前拜託他們, 要求他們一定要遵從他的遺囑, 遵從他的意思全部捨禪歸淨。所以在同一天當中, 所有跟他參禪的弟子, 有五百個人同時歸依淨土法門, 在淨土法門修學。

這當然完全是因為對老師的敬愛, 因為通常參禪的人, 是很看不起念佛法門的。 根性上也是大不相應的根基, 所以他們完全是因為信老師, 老師對他們是一種托孤的心情, 對自己的學生負責。他的老師深深的相信, 在末法時期, 只有淨土法門可以成就, 而他得到這個體會這個結論, 是透過他多年的參禪實修

很多人是認為他是大徹大悟的人, 這個我不曉得, 因為我不認識他, 認識我也看不出來, 因為我沒有大徹大悟但是確實從他的這個語錄當中, 我有看到的一些他的心聲, 他轉變的心聲這個人非常的有魄力, 真的是像完全是禪宗的那種, 禪和子那種率性的作風他不但把他的學生, 托孤在淨土法門學習, 同時還囑咐他過去所有參禪的著作全部銷毀做得這麼徹底放下得乾乾淨淨, 真的是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真的是禪, 這個禪和子的風格

那麼我曾經在他的著作當中看到, 這個著作也得來不易, 這個是他的一些身邊的大弟子, 偷偷珍藏起來的珍藏版那麼我就看到他裡面有一個形容, 這是他開悟以後的境界所說的。他歸納整個佛法, 用很淺顯的, 用年紀來定位它的境界深淺, 他說: 《阿含經》是20, 我們知道的小乘的經典, 四部阿含般若經也就是《金剛經》、《心經》, 這一類講空性的般若經典, 世尊就花了22年講般若系的經典, 那這位大德他說: 《般若經》30歲。那麼【禪宗】40奇怪! 禪怎麼才四十歲的這個水平! 四十歲的這個智慧。那麼【密宗】五十, 【淨土】六十這是一個真正明心見性, 至少大家這麼認為, 可是他的水平確實不低他真正明白了實相的道理, 至少他通達了教理之後, 所說出來的話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 真正能夠深信不疑的, 真的是唯有上根利智或者是下愚之人確實要嘛就是你真正有辦法, 非常的通達各宗各派的教理之後, 你才看出那個端倪 因為我們淨土法門是, 唯佛與佛乃能知!

弟子承慈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