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 (十一) 具足三心就可望上輩往生
仁敬法師講經《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節錄 第二場
(十一) 具足三心就可望上輩往生
好! 再來就是迴向發願心, 就是從真實心中迴向願生, 而且還要做得生想。我們要真正相信我們能夠往生, 善導大師提醒我們要做得生想。所以我們要常常告訴自己, 我們有信心往生。因為本來就決定可以往生, 所以不要不好意思講, 這善導大師教我們的要做得生想。 我必定能夠往生, 要認定我必定往生, 因為本來就可以的, 除非你不信, 你只要真正信從真實信心當中回向, 那你自然就會做得生想, 你一定會相信你自己必定往生。
不會說…唉呀, 我不能往生呀, 我念了佛還沒有功夫, 那你真的就不能往生。 所以善導大師特別提醒我們, 一定要做得生想, 你如果不做得生想, 你就會做不得生想, 那你就不能往生, 對不對? 很多老修是這樣子沒往生的, 很可惜啊! 自己嚇自己嘛! 華嚴經云: 『萬法唯心』你說不能往生那真的就不能往生給你想成啦, 你的心念在做主宰的嘛。 我們能感動得阿彌陀佛來, 也是我們的心願做主宰啊。 我發願…我希望阿彌陀佛來, 所以祂就來了啊; 那我的心如果覺得我不能往生, 那我就真的不能往生了啊! 萬法唯心。 這個心念的力量很重要, 這是關鍵, 絕對要做得生想。
所以我常告訴大家, 我有信心往生, 我也確實有信心, 我們也要不用客氣, 要真正常常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 如果你真的已經有信心了, 不用客氣要講出來。 這個念念都是一種加持, 因為這個不是在炫耀我們的功夫, 這不是我們的功夫, 這個是修行必要的心態、心行, 也是事實因為是靠佛力, 也是在彰顯、讚嘆、弘揚這個法門。讚嘆阿彌陀佛的功德、願力的功德。這樣觀念應該都要能夠很清楚, 常常聽你這個概念就非常的清晰, 越來越清晰, 信心就越來越深, 然後法喜就越來越強。 所以只要具備這三心, 上品上生章的經文, 我特別舉出這一段, 具備三心我們就每一個人都可以上輩往生, 直接花開見佛。 不要再包在蓮花苞裡面了。
善導大師跟我們講: 「三輩皆為凡夫。」上輩不是那麼難。 經文上這個是善導大師的講解他說: 「但此《觀經》佛為凡說不干聖也, 世尊定為凡夫,不為聖人。 證明如來說此十六觀經,但為常沒眾生,不干大小聖也。」不是菩薩也不是羅漢, 這三輩都跟他們沒關係。 我舉一段經文來作證明,《觀經》的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不是那麼清楚嗎? 經文也講汝是凡夫, 那其他祖師還硬是要把他講成是乘願再來的菩薩境界, 從他們的角度他們也只能要把他講得高才能夠講得通嘛, 因為他們是判為上輩, 凡夫都沒有份, 法身大士大菩薩才有份, 中輩都是羅漢, 我們只有下輩, 那就說不通了啊!
《觀經》裡面的下輩三品通通都是…,
我們等一下也會學到, 下輩三品通通都是造惡的眾生啊, 我們沒有惡到那個程度吧! 下品上生是造惡法, 這個五戒十善都沒有辦法做好; 下品中生是破戒了; 下品下生是五逆十惡, 通通是針對惡人哪。 你看也不是說惡人就一定在下輩喔, 阿闍世王有夠惡了吧, 五逆十惡的代表, 他是上品中生。 所以品位的高低還是我們剛講的那三心---他的心。 因為他當時地獄相現前, 是嚇到喔, 那個信心只有靠佛了, 自己知道自己沒有其他的路了嘛!
深信嘛, 深信自己沒有出離的路可走了啊! 把阿彌陀佛抓得緊緊的那種心情, 就是剛剛講的深信之心囉。 深信、至誠心、迴向發願心通通具足了--上品。 所以這個要用心去體會啊! 關鍵就在這個心哪! 那這下輩三品對我們來講修學有甚麼樣的意義呢? 主要是告訴我們即使造作這些惡法也不怕, 也一樣可以往生。 這個是我們要懂得善學, 經文真正要給我們加持的是什麼內容含意, 下輩三品給我們最大的加持就是讓我們生起信心哪, 我們都沒有那麼惡嘛, 他都能往生我們當然可以往生, 甚至於我們上輩三品都有份。
(待續)
弟子承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