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二場 【第1 至 2願】
(十) 淨土思想法脈傳承
所以我們剛有講到, 整個分析下來, 有三大不同主流的思想: 一個自力、一個是自他二力、一個是純他力。 就有三種不同的思想, 所以我現在講的這個法脈, 祖師的傳承, 是由思想來講的。 他真的有傳承的, 我們淨土思想也有傳承的: 龍樹菩薩>天親菩薩>再來曇鸞祖師。
黃念祖老 居士對他很抱不平,
說應該把他列為是中國的淨土宗的祖師才對。因為他確實這個思想是純正的淨土法門的思想, 他有一部《往生論註》, 黃念祖老 居士常常引用, 非常的高深, 發揮得非常的高妙。 再接下來就是道綽禪師, 他後來也是專弘淨土, 當時他在弘揚淨土的時候, 他的法緣非常的殊勝, 就像我們老和尚現在一樣, 法緣很廣。
那當時…善導大師他才二十出頭, 自己就依《觀無量壽佛經》修觀, 三年就親證念佛三昧, 已經可以自由入定出定, 可以馬上進入到極樂世界的定境當中。 已經有這樣的功夫, 也不過才二十三歲左右, 但是即使他已經證得了念佛三昧, 他的理還沒有通達, 你看嘛…戒定慧, 我們如果依自己修行, 是不是要先持戒, 然後生定之後再開慧。那你有定還不一定開慧, 慧是到最後的一個階段, 他當時還沒有到這個階段,
你修觀得定, 證入念佛三昧, 你還是在定的階段, 還沒有到最後般若智慧現前。 所以他當時知道, 道綽禪師非常的…對他非常的景仰。 他也是不遠千里, 就跑去親近道綽禪師, 親近他十年。那道綽禪師的思想, 他的代表作是《安樂集》也是純他力思想。
那當時…善導大師他才二十出頭, 自己就依《觀無量壽佛經》修觀, 三年就親證念佛三昧, 已經可以自由入定出定, 可以馬上進入到極樂世界的定境當中。 已經有這樣的功夫, 也不過才二十三歲左右, 但是即使他已經證得了念佛三昧, 他的理還沒有通達, 你看嘛…戒定慧, 我們如果依自己修行, 是不是要先持戒, 然後生定之後再開慧。那你有定還不一定開慧, 慧是到最後的一個階段, 他當時還沒有到這個階段,
你修觀得定, 證入念佛三昧, 你還是在定的階段, 還沒有到最後般若智慧現前。 所以他當時知道, 道綽禪師非常的…對他非常的景仰。 他也是不遠千里, 就跑去親近道綽禪師, 親近他十年。那道綽禪師的思想, 他的代表作是《安樂集》也是純他力思想。
那善導大師親近他, 道綽禪師給他傳了一個心法…他說:「你真正要通達淨土法門的核心的義理, 你必須要三經一論合起來看, 你才能夠真的整個通達無礙。」給他提撥一下, 這個好像一句話而已, 說破不值錢, 好像沒什麼? 其實這句話就是心法, 祖師在傳法有時候就是一句話, 甚至於就不講話, 以心印心。 但是這句話是非常的得來不易的, 那他能夠領受, 後來就依照這個方向去修學。
所以淨土思想它的傳承, 從龍樹菩薩開始..., 一直發展到善導大師這裡集大成。所以非常圓滿了, 非常的豐富了。這整個系列下來全部都是純他力的思想, 百分之百是靠佛力, 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願力的成就。
如果是這樣子那就好辦了, 靠阿彌陀佛的力量, 我們個個都能夠往生。 那阿彌陀佛…如果靠我們自己就會有狀況, 業障深重! 靠阿彌陀佛會不會出狀況? 佛不可能出狀況! 出了狀況祂就不叫佛了。對不對? 所以那我們這邊要做的是什麼? 只剩下很簡單--信願行! 你相信! 你願意接受! 行也很簡單。不是我們以往講的…你要念到功夫成片, 念到一心不亂, 那就還是自他二力囉!
如果是這樣子那就好辦了, 靠阿彌陀佛的力量, 我們個個都能夠往生。 那阿彌陀佛…如果靠我們自己就會有狀況, 業障深重! 靠阿彌陀佛會不會出狀況? 佛不可能出狀況! 出了狀況祂就不叫佛了。對不對? 所以那我們這邊要做的是什麼? 只剩下很簡單--信願行! 你相信! 你願意接受! 行也很簡單。不是我們以往講的…你要念到功夫成片, 念到一心不亂, 那就還是自他二力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