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觀無量壽佛經要義》講記節錄 第二場
(十)感恩逆緣成就我們的修行
所以像我們這種個性, 再加上人都有一種懈怠的習氣, 如果沒有逆境來刺激你, 你很難提起精進力, 所以我對我的冤親債主特別的感恩, 將來得道我一定要先度他們, 不但要發這個願, 而且在過程當中還沒得道之前, 我們也不能生起瞋恚心, 要知道他是示現來幫助我們、教導我們不能學他, 像他那個樣子--造業、貪瞋癡。
同時也要感恩喔, 他這個示現提醒我要精進啊, 趕快要福慧雙修啊, 做給人家看, 今天你如果福慧圓滿, 那誰也沒有辦法來障礙你, 誰也沒有辦法找你麻煩, 對不對? 所以最重要是我們趕快成就啊! 不要說看到境界…啊, 氣得半死…, 然後把時間花在跟他們作戰、交戰, 跟冤親債主你來我往, 那沒有必要的, 那你不是跟他們一樣愚痴嗎? 浪費時間。真正聰明的人要把一分一秒都用在修積清淨的業因, 那最清淨當然就是念佛。
那麼也可以隨緣在生活當中, 都可以用我們的很清淨的很良善的一個起心動念去跟人互動, 乃至於遇到冤親債主也是這樣來對待他; 這個聖經上講說: 有人打你右臉, 你要怎麼辦? 一般人是把他打回來嘛, 對不對? 可是聖經告訴我們, 那你就拿左臉再給他打一下吧, 反正他打累了就不打了, 打完了就消業障了, 業障就消了嘛, 這個是代表什麼? 代表要提醒我們不要去在乎, 然後要修忍辱嘛…如如不動, 你要打就給你打。 這個是教我們怎麼樣深信, 生起這個信心。
善導大師又講: 「又深信者, 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是這個樣子, 一心唯信佛語, 絕對相信佛講的話, 絲毫不懷疑。 就像父母親跟我們講的, 雖然聽不懂, 可是我們不敢懷疑, 長輩一定是為我們好的, 我們不懂…現在還不懂當然要先聽, 更何況是佛, 大慈大悲, 圓滿的智慧, 我們一定要信受, 而且是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不要人家來跟你講一下…唉呀, 那個不好, 或是你自己又看到甚麼資料一大堆, 跟你之前看的文字又不一樣…唉呀, 你又懷疑了, 這樣你那個信心就薄弱, 甚至於根本就沒有真正生起信心!
要不顧身命決定依行, 就算人家怎麼跟你講: 啊! 你這樣錯了啦, 你說: 好, 就算錯我也要做, 我死了我都甘願, 反正我絕對不懷疑, 我絕對「依教奉行」, 這是真信哪! 這個信心…感應不可思議啊! 佛不會讓你真的死掉的啊!「不顧生命, 決定依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啊, 很難建立, 所以一般人那信哪…要體會這個信很難, 真正的信是即使我被騙了, 我都甘心, 我認了, 因為我相信他不可能騙我, 就算被騙也沒關係, 就是完全都無所謂啦, 身心不顧身命決定依行。決定相信不懷疑, 真正的信是這樣子啊! 這種信心是很能夠感動人的啊! 即使想騙你…看到你這麼真誠, 人家也不敢騙了。會被你轉, 漸漸也會被你轉, 這個力量很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不要用疑惑心去懷疑人家, 你用疑惑心去懷疑人家, 本來人家想要真誠的對待你, 一看反正你不相信啊…好啦, 那就也會被你轉, 那種真誠心, 也就慢慢的就淡了, 就退心了也說不定。
(待續)
弟子承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善導大師又講: 「又深信者, 仰願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語,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佛遣捨者即捨,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處即去;是名隨順佛教,隨順佛意,是名隨順佛願,是名真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是這個樣子, 一心唯信佛語, 絕對相信佛講的話, 絲毫不懷疑。 就像父母親跟我們講的, 雖然聽不懂, 可是我們不敢懷疑, 長輩一定是為我們好的, 我們不懂…現在還不懂當然要先聽, 更何況是佛, 大慈大悲, 圓滿的智慧, 我們一定要信受, 而且是不顧身命決定依行。不要人家來跟你講一下…唉呀, 那個不好, 或是你自己又看到甚麼資料一大堆, 跟你之前看的文字又不一樣…唉呀, 你又懷疑了, 這樣你那個信心就薄弱, 甚至於根本就沒有真正生起信心!
要不顧身命決定依行, 就算人家怎麼跟你講: 啊! 你這樣錯了啦, 你說: 好, 就算錯我也要做, 我死了我都甘願, 反正我絕對不懷疑, 我絕對「依教奉行」, 這是真信哪! 這個信心…感應不可思議啊! 佛不會讓你真的死掉的啊!「不顧生命, 決定依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啊, 很難建立, 所以一般人那信哪…要體會這個信很難, 真正的信是即使我被騙了, 我都甘心, 我認了, 因為我相信他不可能騙我, 就算被騙也沒關係, 就是完全都無所謂啦, 身心不顧身命決定依行。決定相信不懷疑, 真正的信是這樣子啊! 這種信心是很能夠感動人的啊! 即使想騙你…看到你這麼真誠, 人家也不敢騙了。會被你轉, 漸漸也會被你轉, 這個力量很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不要用疑惑心去懷疑人家, 你用疑惑心去懷疑人家, 本來人家想要真誠的對待你, 一看反正你不相信啊…好啦, 那就也會被你轉, 那種真誠心, 也就慢慢的就淡了, 就退心了也說不定。
(待續)
弟子承賢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