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觀無量壽佛經要義 》講記節錄 第二場
(五) 一門深入 老實薰修
我們皈依是什麼? 依靠! 要真的把祂靠上, 完完全全把生命交給阿彌陀佛, 祂說什麼我做什麼, 這個就百分之百的依靠。那你當下就感應道交, 感應力就很大! 往生的信心也當下就能升起。
因為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絕對不會出狀況, 任何情況我們絕對可以往生, 只要我發願, 那你是不是當下就得到很大的利益啊! 如果你還要懷疑還要再去想…唉呀, 這個怎麼怎麼…疑惑心不斷地起, 那你是自找麻煩。
所以老和尚常常勸初學為什麼要專修、專聽一個法師、專學一個範圍, 就是因為怕同修還沒有辦法很客觀的去理解許多法師的講法。 因為每一個講也許義理是一樣, 可是他的言語用詞不同, 大家的習慣用語不同, 那你一聽越聽越糊塗, 你沒有那個分辨力。 所以初學還是不要雜比較保險, 而且專還有一個好處, 就是表示我們的至誠! 這是求法非常重要的一個態度, 所以一定要老老實實的, 我們才有辦法入道。
剛開始聽不懂正常的, 不斷的聽不斷的聽…幾十遍下來, 你就可以有能力很客觀的看得出來, 喔, 誰講的境界比較高? 誰講的境界比較淺? 誰講的對? 誰講的錯? 對在哪裡? 錯在哪裡? 你都有能力去分析。
所以初初下手, 你就是鎖定你一個範圍, 你看你跟哪個法師講的相應? 你要學的是哪個內容? 哪個範圍? 你就在那個地方不斷的深入, 幾十遍這樣子不斷的聽, 下個三五年功夫, 這是基本功而已啊! 這樣子下功夫你就有能力分辨。
等到五年十年, 功夫更紮實了你可以參學啦! 甚麼都可以聽, 甚麼都可以看, 你不會混淆嘛。 不會越聽越緊張, 唉, 怎麼會這樣…到底是自力還是他力, 怎麼辦啦? 越聽越迷糊, 就退失信心。 修學要懂得方法, 要老實, 真正老實你叫他雜, 他也不願意雜, 他也不可能, 那個就是善根福德比較深厚, 所以我們要懂得學習的方法, 這個很重要。
等一下我們還會透過善導大師在《觀經》裡面的內容, 我們可以更清楚的掌握到—淨土法門的核心修法, 以及這個方便的修法它的差別。 昨天我們是先介紹觀經的這個發起的因緣, 還有介紹善導大師的攝受。今天我們就正式用一堂課的時間把一些重點, 必須要學的、必須要講的, 一定要給大家提出來。 那其實真正要深入學習— 《觀經四帖疏》啊…那個沒那麼簡單啊! 但是同修也不一定要學習, 如果是真的要弘法利生, 年輕人才有必要深入。
所以我們今天一堂課學完了之後, 大概可以保證, 每個同修都可以順利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就看你要不要接受而已, 要不斷的熏修這二十幾個小時, 夠了啊! 從四十八願開始, 因為這是阿彌陀佛祂發的願嘛! 從祂的願開始學習, 然後《阿彌陀經》要義, 還有《觀經》要義是最深。
那麼我們也錄了【念佛人生活的戒學】是更明確的引導同修, 生起信願之後, 要怎麼樣在生活當中持戒念佛。也為了避免同修誤解, 認為說, 唉呀, 往生只要信願就好, 那就不用持戒啦…, 那這個麻煩可大! 所以我們也特別錄製了【念佛人生活的戒學】。
那這個都非常足夠了啊, 我們三經的重點都講了, 還有生活當中怎樣去落實我們都錄下來, 你只要重複聽就可以了, 聽到一個程度, 非常熟了倒背如流了, 你覺得你還要再提升, 那你可以繼續去學, 這些祖師大德所傳承下來的淨土思想的論註, 這個你要學一輩子也還有得學啦! 但是最好是抓緊時間, 多念佛! 每一句都是真實的功德。
(待續…)
弟子承賢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