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二場 【第1 至 2願】
(七) 遇到善導思想的因緣
後來有一天奇蹟出現了…佛菩薩加持了! 就在我就讀研究所的期間, 在研究所的課堂那邊, 那個課堂上本來是不可能會出現那本小冊子, 就是善導大師的語錄, 就唯一的一本, 好像就等待我去拿。這個冊子是…原來是不可能出現在那個地方, 只有唯一的一本, 那我這個人看到法寶有個習慣, 會拿起來翻一翻, 當時我一看, 越翻全身是抖得越厲害, 發抖! 非常的震動! 那種感覺, 真的是不可思議! 如果不是佛力加持, 不可能有那麼強大的一個反應。
直覺上…感覺到說我們淨土法門的, 你要能夠掌握到最核心的修法, 真正要突破瓶頸, 達到圓滿的境界, 就在這個本子裡面。 當然能夠生起這麼大的一種…這種強烈的直覺感…還有對於內容能夠相應也是因為過去將近十二年來, 從初學一直到那個時候, 遇到的時候…將近十二年來, 所打下的一些基礎啦。
所以當偶然間看到, 善導大師的開示的內容的時候, 才能夠產生這麼大的一個感應, 全身發抖! 然後心臟一直跳一直跳, 好像在打鼓一樣, 那種感覺大概只有初學, 初學佛法的時候, 才有過那麼強烈的那種反應。於是我直覺…摸索了這幾年, 參學想要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就是在這個冊子裡面!
於是我又花了幾年的時間, 兩三年的時間去證實我的直覺, 怎麼證實呢? 還是老老實實的按步就班的, 把善導思想從它的傳承開始研究, 整個教理、整個淨土思想, 我們過去沒有修學沒有接觸過的, 這個層面的淨土思想, 重新再學一遍。 那後來因為讀研究所, 所以我們也要讀中國佛教史之類, 也把整個中國淨土宗的思想傳承分析也看過, 做過研究。
原來我們淨土法門的思想, 有分三大類, 十三位祖師當中就有三種大分, 他們有歸類, 三大類的不同的思想跟修法, 我們一直以為就是一種修法, 淨土法門就是淨土法門。但是其實這當中還有微細的差別, 那怎麼樣的一個差別呢? 簡單講, 像初祖-慧能大師, 他的修法其實不是依照我們淨土正依經典三經一論, 或者是五經一論, 都不是。 他所依的是般若經--《般舟三昧經》, 依般若思想自己修觀, 觀想極樂世界。 所以他一生親見極樂世界有三次, 他是靠自己的力量修成, 然後把這個功德回向極樂世界, 所以學術界的劃分, 把他判為是「自力」。靠自己的力量, 比較偏重是在自己的力量。
那如果我們依照這個修法, 我們有沒有辦法成就, 在座大概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就, 只有我們老和尚可以成就。因為老和尚已經有把握了, 所以我們這樣來引述; 那麼第二種, 就是比較偏重「自他二力」, 自他二力就是大概是我們一般同修的修法, 一方面斷惡修善, 然後一方面奉行六波羅蜜,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這些等等的, 然後一方面念佛, 練功夫, 練這個功夫成片, 練一心不亂, 希望能夠臨終正念現前, 然後再把這些所有修學的功德, 再回向求生極樂世界, 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