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佛說阿彌陀經》要義講記節錄
(四) 老實念佛 不要執著
確實如果我們能夠直下承擔呀,就像密宗講的即身成佛。理上講我們本來就是佛,我們本來就有佛性,只是看你見到了沒有,你見到佛性了沒有,你能不能直下承擔,不過這個太高妙了,我們不懂是正常的。他這裡講:『此理悟之最難,信之最易。』祖師大德這麼講,佛這麼講,我們相信就好了,相信你現在就是一尊佛,我們念佛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尊佛,道理不懂沒關係,相信,那明天開始就不一樣,我是佛我不是凡人,但是你不要執著。
我以前在成立流通社的時候,因為我們是一二樓的矮房子,一樓是開放的,讓人來請法寶,那就有一次有一個女眾,長得很莊嚴,大概三十歲左右,看起來就是至少大學畢業的水平,口齒伶俐。然後跟我聊了一下之後,她跟我說:「我是觀世音,我要跟妳化缘兩千塊。」觀世音缺兩千塊,那這就是…她神智很清楚,這個對答如流,那為什麼會這樣?她不是被附體,她是自己修,修到太入太入戲了,就像演電影的人,有時候她太入戲了出不來,角色出不來,就卡在那個境界當中,修過頭了。
所以修密…修密就是觀想本尊,就是我的本尊如果是觀音菩薩我就天天想我就是觀世音菩薩,那妳給妳想成了,以後妳忘記妳是在修行,妳還是在修行,妳不是真的變成觀世音菩薩,她就住在那個境界裡面出不來,唉呀…真的很可惜,但是頭腦很清楚的,只是她覺得她就是換了一個人了,她變了一個人,忘記自己了。
所以我們只要知道這件事情就可以了,我們也不用自己去觀想本尊,我就是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去跟人家講我是阿彌陀佛,那大家看到你就跑了。但確實是真的,我們如果知道我們念佛的當下,我們就是在做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觀經裡面的這個理論,如果我們知道的話,那麼自自然然,我們的心行就會收斂,就會盡量的越來越像個佛菩蕯,而不會放逸…反正我是凡夫,我本來就是這麼差,就混日子就算了,那個心態心情就完全不同。
弟子 承素恭敬節錄 (仁敬師父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