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敬法師講經《觀無量壽佛經要義 》講記節錄 第一場
(七)淨業三福是修行根本不是往生正因
世尊隨順韋提希夫人的祈請, 教導她如何往生極樂世界的修法, 世尊就告訴她: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祂是先教她修三福啦, 你要先修修福,這個不是往生的方法。所以福報也要學啊, 也要修啊! 有的人說: 「唉呀! 以為是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三福做到, 三福做到你也差不多快成聖了, 沒有成佛也成聖了,所以三福是三種不同的修福的標準, 盡量做就可以了。」
第一段:『是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這是屬於人天福;這個不一定還沒受三皈依, 世間善人的標準。 第二福就是已經開始入佛門啦: 『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福;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是大乘福。
我們是修大乘法, 要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行菩薩道, 才是相應這個法門的標準。 我們就必須要修具足這個三福, 大乘福的標準, 我們要發菩提心, 念佛人要發菩提心, 要自利利他, 不是只有為自己, 要深信因果,要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必須要做的修的福-- 大乘福, 當然也包括前面這兩福啊。
後後勝於前前啊, 前面當然就要包括啦。所以受三皈依, 十善業也要修, 慈心不殺代表五戒, 它只講不殺生其實就代表五戒, 五戒十善都要做,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這個都是基本的, 所以這三福, 我們念佛人來講都要做。
但是不是叫你做到圓滿? 做到圓滿不可能, 誰做得到? 五戒十善都做不到, 人天福你就不可能做到啦, 人天福做到五戒十善你就跟孔子、孟子差不多啦。已經很接近趨向那個標準, 世間的聖人, 十善業做到圓滿那不得了啊, 所以我們要知道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這是你要朝這個目標先去修福, 盡量做。當我們具足善根福德因緣, 也就是具足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 那當然我們就是往生的當機者囉。
但是我們要弄清楚, 這裡有很多人搞不清楚, 以為一定要做到才能往生, 這段經上講:『如此三事,名為淨業。』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業--淨化業障, 淨業正因不是往生正因喔, 要搞清楚喔! 如果靠自己修行那麼就要從這個基礎一直把它做到圓滿啦, 這是自力的法門, 你當然可以以這三福把它做到圓滿, 但是這個不是往生的標準, 所以要先把這個觀念搞清楚。
我們往生百分之百是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力所成就的。那麼往生的方法, 就是依十八願所講的信願行的條件。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有講到一段開示, 他說: 「一聲阿彌陀佛, 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 授與濁惡眾生, 乃諸佛所行境界, 唯佛與佛能究竟, 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這個是靠自力修學的人沒有辦法能夠相信、 能夠理解的。所以我們要很清楚, 不要看到其他的經文又慘了, 唉呀…要真幹啊, 三福要做到啊, 不然你不能往生啊, 那又慘了!
所以我們要常常提醒同修, 完完全全是靠阿彌陀佛無條件賜予的, 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呀, 唯佛與佛能究竟。 這是蕅益大師提醒我們的, 所以三福要不要做? 要。 但是不是把它認為說是當作功德來迴向? 這三福, 福報而已嘛, 怎麼能夠做為往生的功德? 清淨的功德, 迴向佛剎的功德, 迴向佛國, 那是必須是要完全清淨, 一念不生才叫功德, 才能夠做為往生佛國的資糧啊!
這個福報頂多能夠升天去享福而已, 做為升天享福的資糧啊, 不能作為往生佛國啊! 這個很清楚啊! 所以要做, 這是為我們累積福德; 也是善男子、善女人所應做的。 所以世尊先講:『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教我們先修三福, 不要跟往生的條件混為一談。
........弟子傳學恭敬節錄........仁 敬 師 父 審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