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第一場 (八) 純正淨土思想法脈傳承

仁敬法師講經《觀無量壽佛經要義 》講記節錄  第一場


() 純正淨土思想法脈傳承

我們要學習《觀經》是根據善導大師的思想, 這淨土思想有分為三個流派, 我們之前略略提過: 慧遠流、慧日慈愍流還有善導流。大分慧遠流是側重在自力, 完全自力; 慈愍流是自他二力

慈愍大師他是去印度求學回到中國來的時候, 當時禪宗都很誹謗淨土, 就是不認同淨土, 參禪的人很高傲, 看不起淨土。那慈愍大師從印度回到中國來之後, 為了要提倡淨土, 這是當時的因緣, 所以他就倡導自他二力, 善巧的勸導參禪的人。你一邊參禪沒關係, 可是你可以另外再迴向把你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 他的用意主要是要度這些參禪的人。

永明延壽禪師也是一樣, 他是萬善齊歸修種種的善法, 參禪也好、修定修慧修福都好, 你都把它迴向, 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 這是善巧接引那些原本不修淨土的人, 這樣至少他們還願意迴向, 這樣也可以。而且他們當時人的根基迴向往生的人也比較多, 他們自力的功德可以, 禪定各方面成就比較大, 所以迴向而還能往生的人比較多。我們現在的人根基是不行的, 那所以我們就必須要靠善導流思想-- 完全是靠百分之百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這也是純正的淨土法門的修法。

善導大師的思想是唯一這三個流派當中, 唯一有思想傳承的。慧遠大師跟慈愍大師這一流派都是為了契合當時, 為了要契機接引眾生, 他們所傳授的一些修法。 慧遠大師關起門了嘛, 在廬山閉關, 自力修行迴向;慈愍大師是勸一般大眾能夠把自己當下修學的功德迴向極樂世界;只有善導大師的思想, 是真正純正的淨土思想, 有法派傳承的。

從釋迦牟尼佛到龍樹菩薩大乘的初祖, 然後天親菩薩、曇鸞祖師、道綽禪師、善導大師集大成。這個有代表作龍樹菩薩的《大毗婆沙論》的《易行品》, 天親菩薩的《往生論》, 曇鸞祖師的《往生論註》,道綽禪師的《安樂集》一直到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 五部著作, 總共分量是九卷, 五部著作當中最代表作就是觀經四帖疏, 觀經四帖疏顧名思義就是講解《觀經》的註疏嘛! 可是它雖然是講解《觀經》其實它是融合三經理論的思想。

所以我們今天依他的疏來學習《觀經》其實就是把整部淨土三經一論義理全部都包括在內啦。這個部份大概簡單介紹一下不要講太多, 不然等下聽到打呼聲音就不太好, 我們今天有錄影耶。


........
弟子傳學恭敬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