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講記節錄 -- 仁敬法師主講
第三場講題「恭敬心如何在生活中落實」
全文視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6SWxYQdXjs
因為你沒有機會犯戒,你想犯戒馬上跪香、打香板,馬上幫你消業障,懺悔得清淨。所以天天不小心犯了也在懺,馬上懺掉,基本上不會累積太大的罪業,而且天天提起這個警覺心,天天在觀照自己的三業。你不觀照,別人也會幫你觀照,你犯錯了同參道友會提醒你,我們戒律上也有義務要勸諫我們同行共住的出家眾,戒律上也有規定,所以一定會有人幫助你持戒精進。
在家人就不一樣,很多居士自己好好想想就知道,持戒不容易即使有心都不容易,所以從這個持戒的角度來比較,在家人怎麼能夠跟出家人相提並論? 那為什麼有些人會容易誤以為自己修的比出家眾好? 是因為他的價值觀錯誤,所謂的好跟不好,他是以工作能力,我可以有能力賺多少錢,我可以領導多少員工賺多少錢,我人情世故各方面做的很圓滿,這個出家人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懂,到了社會裡面一點規矩都不懂,就認為說他們比較強,自己修的比較好懂的比較多,這個就是見解錯誤。
我們修學佛法真正的目標是什麼?淨化我們的三業,所以佛陀叫我們要捨,外在的物質,乃致於內在的身心見解,種種妄想執著通通都要捨到徹底,淨化到最清淨。這些目標往往是出家人比較容易具足,有的是宿世的善根,這一世本身就比較清淨,起跑點不同。
而這些久修的老居士,如果一開始所謂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一開始修行的動機你沒有建立恭敬心,也沒有從持戒方面按步就班,真正實修的話,那麼即使你在社會上能夠有多少能力,乃致於你到佛門裡面你也修了多少福,在佛學名相上也背了非常的多,乃致於你經營道瑒制度化,種種的這些實務經驗都非常的豐富,這些都不能代表你修行的功德境界,甚至於有時候反而是代表什麼,你的污染更重。
所以這個功夫功德的深淺標準,不是由自己定的,是由佛定的。
所以不管怎麼樣,我們一定要培養對僧寶真正的恭敬心,這樣的話一方面我們出家人代佛所說的法,你能夠真正完全信受同時也能夠啓發自己的美好行德。我們可以自自然然變的很謙卑,我們這個,貪、嗔、痴、慢、疑,特別這個慢,慢心你自己很難降伏,在社會上的環境當中很難去降伏,唯有面對三寶的時候,你很容易大幅度的去除掉這些習氣毛病,所以要藉著這些因緣成就自己的道業,不要想著恭敬三寶好像也要看人,有些人恭敬錯了好像自己吃了一點虧,不要用這種凡夫世俗的心態,來接觸三寶。
弟子承心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
弟子承心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