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教道次第廣論大綱要義》講記節錄 -- 仁敬法師主講
第四場講題「淨土教道次第廣論的特點」
(四) 不思善不思惡之典故
六祖大師當時有一句話很著名,就是他的師兄弟要去追殺他,要搶回衣缽的時候,後來明上座懺悔跟他求法,那麼六祖慧能大師就跟他開示,直指人心,怎麼樣指,直接告訴他「不思善,不思惡」,“那個”就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一句話很著名,但是還是有很多大德把它解錯了,解的非常的玄非常的妙,讓人看了半天還是看不懂。
事實上這一句怎麼解釋呢?很簡單「不思善、不思惡」 “那個”就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就是“那個”,當你不思善不思惡的“那個”當下,“那個”是甚麼? 你會嗎?那個不思善不思惡的當下,就是沒有念頭的那個當下,你沒有想善法也沒有想惡法不著兩邊,當下清淨無念的“那個”剎那,就是“那個”,哪一個?還是找不到,所以這個就是要用會意的。
那很多人錯解了,把他解釋成 “哪一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哪一個”?那要問哪一個的話就得想半天到底是哪個?其實他就是直指人心,就是直接告訴你了,“那個”就是,如果你能當下會意,感受到那一刻那一剎那,那種寂靜的狀態,沒有善惡分別沒有念頭,“那個”就是了。如果你體會到了,“那個”就是本來面目,我們的佛性清淨無染,這個佛性當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善、沒有惡、沒有念頭的“那個”狀態就是“那個”,大家回去體會一下。
真的是可以的並不難,只是說這種體會有深有淺,就像這個是最早禪宗的一個接機的方式,其實就是很單純,但是後來的人因為心思比較複雜,開始就會想很多,在想很多的時候你根本就忘記去注意你清淨的那一剎那,你感受不到也沒有辦法用心冷靜下來去領納那個當下,因為你的注意力都放在你的思惟意識上,所以慢慢的這麼簡單的一句話,這麼明確的指引你的本來面目,可是大家卻都沒有辦法領納。
弟子承念恭敬節錄 (仁 敬 師 父 審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