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第四場(五)依善導大師最核心的修法

仁敬法師 講經 :《四十八願要義 講記節錄》
第四場 【第10-14願】
全文視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QVaytDwYh0


(五) 依善導大師最核心的修法

今天我們也會講一些這方面的教理,特別是善導大師的思想,他的著作總共有五部九卷,代表作是《觀經四帖疏》。因為這些都比較他其實道理講得很淺白,善導大師跟其它宗派祖師,講法不一樣是其他祖師把它講得很高妙,讓你聽了,這個境界好高,但是你沒有辦法去修;善導大師講得很簡單,讓你很快可以掌握到方法,但是就是比較有點文言文,所以怕你們比較沒有自己閱讀的能力。你假如有能力,你自己去看,善導大師的思想,五部九卷的著作你都可以去看。

我們就是因為同修不容易自己去學,所以我們才隨緣發心來講解。而且我講的是最核心的部份,只要連續聽上五天以上,大致上就能夠掌握,甚至於很有善根的只要一天,就跟你講你就好好的相信阿彌陀佛,完全依靠祂,你真正要發心發願求往生,老老實實念佛就決定成佛,講完了,一句就講完了,看你信不信。善根福德夠深厚的,你信了,就畢業了。

但是這種人太少了,非得要跟你講道理,講明白不可。那這個道理,至少你聽個幾天,為什麼?因為要把我們跟以前觀念不同地方做一個比較,讓你重新認識,掌握到更精確的修法,譬如說我們以前修法自他二力,那你一方面要靠自己,一方面要靠佛力,靠佛力是沒問題,靠自己就有問題了,問題可大了。所以你往生沒把握,修學沒有法喜沒有信心,一天比一天沒有信心。這不是法有問題,人家祖師大德修學都可以成就,因為人家真正能夠把功夫練成,我們練不成,對不對?

你有把握念佛三昧嗎?其實念佛三昧也不難,但是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果依照善導大師的這個觀念,完全沒有壓力,歡歡喜喜的,自己因為感恩阿彌陀佛,因為知道名號的功德力量,你自自然然歡喜念的話,這種心境,這種心情去念,真的三年就可以得念佛三昧。在唐朝的時候,善導大師所教導的人,他才弘揚淨土三年而已,長安城內家家戶戶都是念佛的,當生不要說出家眾,居士很多都是證得念佛三昧的。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講:證得念佛三昧的人,百千萬億這樣子來算,這個人數這麼多,可不是十個一百個兩百個,不是這樣。所以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善導大師是二十歲到二十三歲,閉關三年就證得念佛三昧的人。他念佛口出念一句佛號口出一道光,所以人家皇帝也尊稱他-- 光明和尚,他是現生就示現神通的人,阿彌陀佛親自化身來教導,誰能夠比得過他。

在八十一年的時候,我們老和尚在台北華藏景美圖書館,他也有依《觀經四帖疏》來講解,也錄了很多光碟,有因緣大家也可以去看。他裡面講一句話,他說如果菩薩講的,跟佛講的不一樣,當然是要聽佛的,意思是什麼?祖師大德是其他宗派的,像智者大師啊,有一些他宗他派的祖師,來講解淨土法門,他們是大菩薩,境界很高。可是沒有阿彌陀佛來得高,我們要聽誰的? 當然要聽阿彌陀佛的,善導大師的,也確實真正能夠得利益,這樣明白嗎?

我們不要說,我們現在聽到了不同的修法,善導大師的才是正確的。那以前我都學錯了,不可以! 你這樣就小心毀謗三寶,小心你變成忘恩負義,沒有過去怎麼會有現在,不要那麼分別執著。這是每個階段的時節因緣不同,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因緣來成就我們。善境逆境都是我們的增上緣,我們都要感恩! 不要說現在得到這個,以前的就是不好的。凡夫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就要避免有這種心態。現在有機會把這個最好的介紹給你們,你們能夠很歡喜受持,那是你們的福報,我只是替阿彌陀佛來報信的。我是因為感恩,我來做見證,但是你接受之後,你不要同時又毀謗過去,毀謗其它人,那是不可以的,那是不應該的。

因為有不同的修法,就像自他二力也很好,但是它真正能修學成就的,那就是要根性更利一點的了,那也適合他們也沒什麼不對。我們怎麼可以去毀謗,就看各人的福德因緣,看你相應哪一個法。所以明天我就會講得更詳細。依據我們今天還沒有講到這個部份,明天就會講這個,往生的修學的標準,有難易不同;最簡單當然就是我們這幾天有先提到的,依【信願行】真正是百分之百靠佛。因為以前其它宗派祖師,也知道是信願行,可是把這個信願行講得好高深,還是做不到,行要行到一心不亂正念現前,信要真願,那個真願是一念不生的真,那誰做得到? 所以真的是解錯了,其它宗派祖師他是所謂解錯就是說,站在其它自力修學法門,依戒定慧的因果觀點來解釋淨土法門。

那一套也可以,但是不是真正的淨土法門,它沒有掌握到,它沒有站在淨土法門,特別因果以及佛力,阿彌陀佛願力這個角度來理解。所以他沒有辦法掌握到最核心,阿彌陀佛祂老人家在極樂世界,知道這個事情,糟糕! 不行! 我要想個辦法,所以我就化身為善導大師,來這邊楷定古今,寫了一部《觀經四帖疏》。號稱楷定古今,而且古德也都接受都公認,我們老和尚也認同,才會說菩薩講的跟佛講的不一樣,他也要聽佛的,所以他過去講的都不算,有機會大家自己去看一看。

但是因為老和尚的法緣,他沒有完全的他的主要弘揚是《無量壽經》所以偶爾引用到,善導大師的句子而已,沒有一系列的來這樣講解,各人有各人的弘化的法緣。老和尚要面對這麼多人,不同的根基,他從深到淺的講法都有,講得也很廣。所以一時之間我們自己也不是很容易能夠分辨清楚,這個對初學來說是不容易的。我們專修研究教理十多年,也都不容易掌握,學得越久當然掌握得越多,可是一大堆東西都是寶,那到底哪一個是最珍貴的? 你不知道,這樣明白嗎?一大堆,我們學了很多,是不是好像獲得了很多的七寶,那七寶當中哪一顆是真正的鑽石? 你找不到,我們沒有能力找到,所以就要靠祖師大德,來幫我們指引。

弟子承喜恭敬節錄--仁敬師父審定